加加酒是什麼?
「加加酒計畫」是國立臺灣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大學PLUS:邁向食鄉居城的社會新責任平台(以下簡稱,大學PLUS計畫)每學期定期舉辦的跨校跨領域教師交流聚會,透過每個月一次的聚會,邀請講師進行人文與科技議題的短講,在輕鬆的氛圍,一面增進知識、一面發想未來課程設計與新議題結合的可能性。
加加酒首發場開始囉!計畫主持人張慶瑞副校長為活動致詞。
加加酒有酒嗎?
禾餘麥酒帶來自家產品跟大學PLUS分享。
禾餘麥酒的特色——台灣味的啤酒
「釀造,從栽種開始」是禾餘麥酒的創辦人,同時也是台大農藝所校友的陳相全,為大家短講的主軸。陳相全表示,就讀台大農藝所期間,選擇研究主題作物時,許多同學選擇研究水稻,而他因為大學曾在酒廠打工時有接觸大麥的經驗,在教授的鼓勵之下,選擇了台灣早已不再耕種大麥品種。講者分享,在日本時代,台灣即有栽種大麥,到1960年代,仍有約350公頃的栽種面積。為了復育大麥,他拿著大麥種源,拜託朋友及學長姐,在台灣各地不同地形的土地試種,同時也在自家陽台、台大實驗室裡擺了植株。經過一番努力,陳相全不但成功復育大麥,也因此創立了精釀啤酒品牌,目標使用台灣的大麥釀出「台灣味的啤酒」,為了滿足釀酒所需的大麥,他也成功說服台中大雅、花蓮光復兩位曾有栽種大麥經驗的農民,再次栽種大麥。研究至今,禾餘麥酒花了五年的時間,每支啤酒所含的台灣在地大麥使用量達到10%,並朝著製出百分之百台灣在地材料的啤酒邁進。
禾餘麥酒創辦人陳相全正在展示他們與農民共同復育的台灣大麥。
除了台灣大麥的使用,禾餘麥酒也嘗試不同的台灣農作製酒,例如最新推出的「金鳳來」、「金梨旺」兩支鳳梨口味的精釀啤酒,陳相全說明,以這兩種口味為例,禾餘麥酒不僅僅將鳳梨汁加入啤酒中,在釀造過程中如何加入鳳梨汁發酵,才是精釀啤酒的巧思。禾餘麥酒的經典產品中,也有少見的啤酒口味「盈溢白玉」、「刺蔥白玉」等,皆使用了台灣在地的白玉米及原住民傳統作物刺蔥種子。
今年夏天的新台灣味啤酒——金鳳來。
我要提問!精釀啤酒跟一般啤酒有何不同?
經過禾餘麥酒的分享,參與教師提問如何控制啤酒的品質?精釀啤酒與其他啤酒有什麼不同?團隊表示,為顧及啤酒品質,他們每三天就從台北跑到竹北的酒廠盯著溫度、發酵過程。陳相全解釋精釀啤酒(craft beer)實際上與一般啤酒並無二異,在美國以啤酒公司規模作為區分,生產規模相對小的啤酒公司所產的啤酒稱作精釀啤酒,其中細微的差異是:小廠因為規模小而注重啤酒的口味,大廠因為大量量產注重產量規模化。台大社會系教師再追問,會希望有自己的酒廠嗎?同時也有台大建築與城鄉所教師也補充自己學生開茶廠的例子,開廠的管理工作繁忙,容易影響其他層面的運作,禾餘賣酒團隊笑著說,他們也有一樣的考量,擁有自己的酒廠是個目標,不過團隊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仍是台灣在地穀物的復育工作與種植模式。
不只為釀酒,更為台灣農業發展
禾餘麥酒團隊最後結論他們的願景,團隊不只希望為了釀酒而復育罕見的作物,更大的目標是希望台灣的穀物能達到自給自足,復育工作並不是最困難的環節,持續栽種的姿勢才是重點,例如控制撒播量等知識,並且有產業去支持農民繼續栽種下去,形成良好的循環。
從禾餘麥酒的理念及產業運作模式可發現,他們不僅僅是為了釀出特色精釀啤酒的酒商,他們更關注原料的選擇、台灣在地作物的復興、以及新興產業與農業的合作模式,有規劃地投入於建立台灣土地與產業間良好的循環關係,並期待這樣的行動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台灣在地美好的農產及其製品得以繼續傳承。
禾餘麥酒團隊與大學PLUS計畫協同主持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